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
幾點了還不去洗澡、玩具快點收一收、功課一做就兩小時、快點,出門來不及了…。這是很多家庭每天都會上演的戲碼,相信很多爸媽都被搞得精疲力盡,如果您家孩子有發展上的問題,更是會束手無策!
孩子大腦還在發育中,特別是大腦前額葉要到成年才能發展成熟,所以組織規劃跟自我控制本來就不如大人,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掌握得沒大人精確、有效率,除了加強注意力、動作、認知及各項發展外,您還可以邀請孩子加入「決策團隊」,共同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及配合的可行性計畫書,藉此可以增加孩子的執行動機外,還可以建立孩子完整的生活作息概念以及時間工作的組織管理能力。
例如:孩子晚上六點從安親班回到家~
步驟一→在A4紙上畫出有刻度的連續一直線,每一刻度為15分鐘,並且寫出整點
步驟二→使用色筆將孩子必須完成的事情以及使用的時間真實呈現出來
孩子看完可能會說:「我還要看卡通!」、「我要玩樂高!」、「怎麼都在做事情~」…這時機會就來了!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規劃討論孩子想要加入的活動以及時間,但是每天有的的時間是固定的,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固定的,想加入其他活動就必須要「找出時間」。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議:「那我們吃飯就不要畫這麼多格,吃快點,然後去看卡通好不好於是討論調整後變成這個樣子~
步驟三→跟孩子討論,陪孩子找出玩的時間
經由具體一格一格的著色,孩子「看」得到時間,也「摸」得到時間,終於知道時間的連續過程,並且瞭解到時間多少是固定的,想要「玩」就得「找出格子」!
事情還沒完,千萬別以為孩子從此就乖乖的自動自發準時睡覺,爸媽開心看電視、滑手機。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」…每天作息不一樣,在每週規律生活中也經常有我們預期不到的臨時狀況,所以實際執行後必須要陪著孩子每個禮拜檢討一次計畫表,必要時也應該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一下計畫書。經過長時間的計畫與規劃後,日積月累、潛移默化的結果,孩子一定能學習到時間規劃的能力,並且受用一輩子!
更多文章,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!!
以上訊息由 石牌實和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李春輝提供
更新日期:2017.10.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