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站內容為實和復健診所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、複製或做商業用途,謝謝!!

幼兒人際關係與社交技巧的介入

靚靚從小就是個安靜內向的小女生,在學校獨來獨往,也很少主動跟其他同學互動,坐在班上的角落經常安靜到被老師忽略。直到中高年級時,老師才發現,看起來獨立自主的靚靚,人際關係出現了很大的問題:在分組活動時被排擠,經常沒有同學要和靚靚一組,靚靚也不會主動去邀其他同學一同活動,導致靚靚越來越不愛上學,自信心也變得低落。老師和靚靚的父母討論後,發現靚靚是獨生女,加上父母忙於工作,從小就自己玩,很少出門,也沒有參加過學校以外的團體活動。使得原本氣質就較為安靜內向,加上不主動與人互動,又少有機會與家人以外的人相處的靚靚,逐漸變得害怕與他人互動…

★影響幼兒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,可從幾個面觀察:

  1. 家庭環境因素:在家庭中,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、手足之間的互動方式,對於孩子的人際發展有密切的關係。良好的家庭關係,通常會為孩子建立出自信心及較高的挫折忍受度。不適切的家庭關係與過度保護溺愛,較會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挫折。舉例來說:孩子玩耍時,稍有衝突,父母立刻介入解決,深怕自己的孩子受傷,永遠將錯誤怪罪在其他孩子身上,導致沒有人想與他遊戲,也間接的影響了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。
  2. 孩子的氣質:氣質是孩子在面對外界環境與刺激的反應模式,包括情緒、感受、應對和行為模式,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。舉例來說:有些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時,就很快和同學玩在一起;有些孩子則哭著要媽媽陪伴,無法快速的融入團體。
  3. 外型:在認識一個人之前,無論是成人或孩子,通常會先觀察對方的外表。外表也是給人重要的第一印象,更是孩子在選擇朋友時的重要指標。外表整齊乾淨的孩子人際上的問題相對較少。
  4. 缺乏社交技巧:孩子在成長階段,會在各種情境下(家庭聚會、手足間、幼兒園等),藉由遊戲或與長輩間的互動來學習社交技巧。但在少子化的影響下,缺乏兄弟姐妹的相處及長輩的過度呵護,讓孩子學習不到分享、付出,在團體生活上經常以自我為中心,造成社交技巧的不足。

★訓練幼兒的社交技巧,可從幾個部分著手:

  1. 讓孩子了解基本社交禮儀,例如:基本的打招呼(早、晚安、老師好)、禮貌用語(請、謝謝、對不起),在與他人對話時盡量保持目光的接觸。
  2. 面對別人的要求,給予適當的回應。例如:無法接受別人的邀請時,用適當的方式拒絕。(例如:對不起,我已經和OOO一組了。而不是直接說:我不要)
  3. 認識與控制自己的情緒,學習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;觀察與體會他人的情緒,並做出適切的處理。例如:與同學爭執時,要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,先冷靜下來或離開現場,而不是直接動手或動口。
  4. 在團體課程上,藉由故事繪本及角色扮演,來教導孩子們這些基本的社交技巧。利用各種遊戲互動,讓孩子學習與他人相處,來增進彼此的人際關係。

【參考出處】

  1. http://nursingcrib.com/nursing-notes-reviewer/maternal-child-health/chess-and-thomas-temperament-theory/

【建議書單】

  1. 書名: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
    作者:史提芬.葛斯丁, 瑞雪兒.雪利 譯:林嘉倫
    出版社:健行
    出版日期:2015/12/01
  2. 書名:幼兒的人際關係
    作者:蘭默西.派翠卡 譯:謝美慧
    出版社:桂冠
    出版日期:2001/01/01
  3. 書名:媽媽,沒有人喜歡我:人際關係從小開始
    作者:娜妲麗.艾爾蔓, 愛琳.甘迺迪-摩兒 譯:楊淑智
    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
    出版日期:2004/07/15

藉由分組比賽,讓孩子們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習面對勝負,進而訓練挫折忍受度。

在團體互動課上,讓孩子主動邀請隊友,藉由需要合作的遊戲,讓孩子們練習互相協助與溝通。

更多文章,請上FB實和復健骨科粉絲團!!
以上由蘆洲實和復健診所 職能治療師 張曉楓 提供
更新日期:2017.07.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