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的拉筋運動
隨著小baby的成長,媽媽的身體重心會逐漸往前移、上移,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出現姿勢上的代償動作。經過了12個月的懷孕週期,整體的肌肉就會變得不協調,所以就會出現很多痠痛的情形。所以適時適量的拉筋與肌力訓練可以減緩痠痛情形的產生。
很多孕婦媽媽在隨著肚子越來越大,就會發現她們的頭頸部以及肩膀也會跟著越往前移,過度的前移會造成後側的肌肉必須在過度延長的狀態下維持姿勢,很容易就會造成肩頸的痠痛。
要執行頸部肌肉的牽拉首先要注意椅子,要有椅背,椅背約在肩膀的高度,腳能踩到地,當坐在椅子上時膝蓋呈90度角,髖關節也約90度角。這樣才能在做動作時,其他不相關的肌肉能放鬆,不會干擾拉筋的效果。
上頸部的正確位置,下巴要微縮,才能使得上頸部在牽拉動作下有被拉到。肩膀微微向後夾緊。
-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,眼睛平視前方,下巴及肩膀微縮。
- 兩手交疊放在頭部後上方,施力方向往膝蓋的方向走,下巴微縮必須維持住。
- 感覺到整個頸部有被牽拉到就停留十秒,重複5次,如果只感覺到下頸部的牽拉,代表下巴微縮動作不確實。
-
- 眼睛平視前方,下巴及肩膀微縮。
- 牽拉右側 右手自然下垂,讓手掌抓著椅子。左手從頭部正上方通過,放在 頭的右側邊。
- 施力方向往對側肩膀方向。
- 停留十秒,重複五次,左右側都要做。
-
- 眼睛平視前方,下巴肩膀微縮。
- 牽拉右側,頭往左側方向轉。右手同樣抓著椅子。左手的位置在頭的右後側。
- 往左側肩膀方向牽拉。
- 停留十秒重複五次,左右側都做。
-
- 眼睛平視前方,下巴微縮,雙手交疊於頭後。
- 吸氣時,手肘向後方打開默數5秒。
- 吐氣時,收回默數五秒。重複10次。
-
- 眼睛平視前方,下巴微縮,雙手交疊在膝上。
- 吸氣時,雙手向上向後打開,默數五秒。
- 吐氣時收回休息五秒。重複10次。
在做四足跪姿時要注意,手部在肩關節正下方,膝蓋在髖關節正下方。
要維持脊椎的穩定度,下背部要呈一直線,不能有凹下去的姿勢。
頸部也要維持好,不能向下掉。
- 四足跪姿。
- 骨盆後傾,使下背部隆起感覺腹部肌肉用力,注意不要連上背部也拱起來。
- 將髖關節往後帶到腳踝上,注意骨盆後傾不要放鬆掉。
- 維持10秒鐘,再回到四足跪姿,重複5次。
- 要注意上肢都是放鬆狀態。
- 跪坐在腳踝上。
- 身體前傾,雙手伸直前伸在地板上,使脊椎呈現向前的感覺。
- 利用手指爬行,以腰部為中心點,將身體帶成側彎的姿勢,注意身體的肌肉都不用力。手指爬行時要切記,頭部必須一直要在兩手中央,感覺到腰側邊有緊繃感就停止,維持10秒鐘。
- 回到跪坐姿式。
- 在換牽拉另一邊,個重複五次。
- 坐在地板上,背靠牆壁,兩腳底靠攏在一起,雙手放在膝蓋內緣。
- 雙手施力,將膝蓋往地板方向壓。
- 維持10秒重複5次。
- 如果感覺牽拉力道不足,可以將腳踝更往身體方向放。
- 右側大腿。坐在地板上,身體朝向右側,右腳打直,左腳收起。
- 身體前傾,雙手合起往右側大腿方向延伸。
- 感到有牽拉的感覺就停下兩手固定在腿上維持10秒鐘,重複五次。
- 左右側皆要牽拉。
-
- 站立姿勢,雙手放在椅背上,下肢弓箭步。
- 慢慢的將膝蓋彎曲直到覺得小腿有被牽拉的感覺就停止,停10秒。
- 重複十次。
-
- 站立姿勢,雙手放在椅背上,下肢弓箭步。
- 重心逐漸向前移,覺得小腿有被牽拉的感覺就停止,停10秒。
- 重複十次。
腹直肌分離的矯正運動
如果腹直肌分離超過兩指幅的距離,就必須先做這個運動來使分離情形降低,不然單做仰臥起坐只會使得分離的情形越來越嚴重。
每次做仰臥起坐時都要先確認一下腹肌分離的情形,那要怎麼確認呢?
平躺在床上,膝蓋屈曲。
緩緩的將頭部以及肩膀抬高,到肩夾骨離開床面為止。
手指在肚臍上方腹部中線的位置確認,會感覺到會有凹陷下去的感覺。
正常的腹直肌間隙應該只有一指幅,如果按壓的感覺有超過兩指幅就必須要做矯正運動了。
平躺床上,膝蓋屈曲,兩手交叉各置於腹部中線的兩側(肚臍兩旁)也就是腹直肌的位置。
先吸氣,在吐氣時,緩緩將頭部以及肩膀抬離床面,再將骨盆後傾(感覺下背壓向床面的感覺)。此時兩手將腹直肌往中線的方向拉,數十秒鐘。再慢慢將頭放回床面,休息十秒。要注意雙手拉的是肌肉,而不是脂肪或皮膚。
重複10次!
- 仰臥起坐
如果沒有腹直肌分離就可執行一般的仰臥起坐。
一樣平躺,下肢屈曲的姿勢下執行。
懷孕較後期,肚子已經很大,可以墊高背部來減輕難度。在執行仰臥起坐時,雙手還是要交叉放置在肚子上,穩定腹直肌。當執行動作時保護腹直肌不要分離。
除了直上直下的仰臥起坐外,也可做一側肩膀往對側膝蓋方向的仰臥起坐來訓練腹斜肌。
-
- 起始姿勢:四足跪姿,手在肩膀正下方,膝蓋在髖關節正下方。
- 骨盆後傾,使下背部能夠微微拱起。在維持背部拱起的情形下,會感覺到腹部是微縮的感覺,但不能憋氣。
- 將左下肢慢慢抬起伸直,骨盆要與地面平行,不能向上拱起,下背部與小腹收縮要維持,上背部呈一直線。
- 口數十秒,之後將下肢放下,回到起始姿勢,休息十秒。
- 重複以上動作,將四肢都伸直一遍。
- 當重複上述動作時都不可憋氣。
-
- 起始姿勢:先找一面牆壁,正躺,下肢抬高靠在牆面上,使髖關節呈90度,膝關節打直。
- 腹肌用力,將骨盆抬離床面,數十秒。
- 回到起始姿勢,重複10次。
- 如果肚子已經太大,執行動作會壓迫到橫膈膜,就不要執行此動作。
- 面對牆壁,兩腳分開與肩同寬,手掌放在牆面上,與肩膀同高,身體距離牆面約手肘伸直後的上肢長度。
- 手肘彎曲,使身體靠往牆面,小腹微縮使骨盆維持穩定,足跟不要離開地面,避免危險。
- 數10秒後回到起始姿勢。休息10秒,執行10次。
也可將牆面改成椅子或著任何可以靠著的物體。
- 先找一個穩固的椅子或著桌子,約跟髖關節同高。
- 起始姿勢:將手放在椅背上,手肘伸直,小腹微縮,身體微微前傾,下肢與肩同寬。
- 墊腳尖運動,在起始姿勢下,兩小腿用力,墊腳尖,注意身體呈一直線,骨盆與腹肌要維持穩定,默數10秒,後回到起始姿勢,重複10次。
- 臀大肌運動,在起始姿勢下,然後將髖關節後抬,膝蓋打直,默數十秒,重複10次,兩下肢都要執行。要注意腹部的穩定,並且要注意不要使用腰部的彎曲代償髖關節的角度。
- 微半蹲運動,在起始姿勢下,緩緩的下蹲,要注意膝蓋要維持在腳踝上方,不要內八或者外八,背部要呈一直線,維持腹部與骨盆的穩定。下蹲時要維持腳後跟不能離開地面,膝蓋約在30-40度,之後慢慢回到起始姿勢,重複20回。
骨盆底肌群的收縮就是當你在解尿時,如果能做到讓尿液中斷,此時的肌肉就是骨盆底肌群,或者當你嘗試停止排便時,肛門周圍的肌肉收縮就是骨盆底肌。
當要做此訓練時,必須先清空膀胱。
收縮夾緊骨盆底肌群,就像是要中止排尿或收縮肛門的感覺。收縮維持3-5秒鐘之後放鬆,休息10秒,重複10回,收縮的時間不要超過5秒鐘。每天三回。正確的收縮動作是不會有其他肌肉的收縮,像是收小腹或者抬臀。
但是如果真的很難想像骨盆底肌群的收縮,可以藉由其他肌肉的收縮來誘發骨盆底肌群。
-
-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,膝蓋與髖關節都呈90度角,膝蓋與肩同寬,在兩膝間放一小球或者寶特瓶。
- 屁股用力夾緊,膝蓋用力夾緊小球,
- 收縮維持5秒鐘,重複10回。
-
- 正躺,兩膝屈曲,在兩膝間夾一球。
- 將屁股抬離地面,兩膝用力夾球。
- 維持五秒鐘,重複10回。